本屆世大運凝聚了台灣,但讓人遺憾的是,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是台灣在可預見的未來「最後一次」舉辦世界大型運動會,今年的感動與盛況,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,無法再現國人眼前。



你可以說柯文哲說出了現實,也可以說柯文哲很沒志氣。然而,在這志氣與現實之間,我想說的是,如果大家覺得「世大運」是一個讓人喜悅的成功經驗,那麼,台灣就應有「志氣」超越柯文哲說的「現一間房子實」,去爭取亞運。首先,所有的公共建設或公共政策必然有其利弊的兩面,同樣地,辦世大運或亞運等大型運動賽事,最大的負面因素就是很花錢。以世大運為例,就花掉200億元。舉辦亞運所需經費依主辦城市不同做法,花費差別甚大,但也需花費百億以上。房屋實價登錄網但就像台北之前的幾次經驗,不管是舉辦聽奧或世大運之前,在爭辦時,所有反對的聲音也是集中在「很花錢」。柯文哲在參選台北市長時,就是唱衰世大運最力的候選人,但當活動圓滿落幕,掌聲響起,「很花錢」的質疑變成了「很值得」的驚豔。除了花錢台東法拍屋的這一項壞處,舉辦亞運可以帶來的好處很多:為台灣運動選手造一個有光有熱的舞;為喧擾不休的台灣社會多一點向心的凝聚;以亞運帶動城市的總體蛻變,輸入城市動能;讓世界走進台北,讓台灣被看見;為未來爭辦奧運增加經驗資本,保留可能性。而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好處,剛好是柯文哲說的「不可能」。那就是,給我們一個「功課」,讓我們「重新」努力去和大陸「重修舊好,重返和平時代」,把不可能「再次」變為可能。因為,亞運能不能辦,和世大運一樣,與中國大陸的態度有關。不管我們喜不喜歡、高不高興,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爭辦亞運採取負面的態度,那麼在「國際現實」中,台灣就如柯文哲說的,不可能申辦亞運。但是,這真的是「不可能」嗎?在柯文哲的邏輯中,大陸採取負面態度,台灣就「不可能」爭辦國際賽事。但柯文哲卻少說了一個更重要的「可能」,那就是,大陸的負面態度並非「不可能」變成正面。最明顯的事實就擺在眼前,「世大運」是怎麼爭辦下來的?就形式上,是前市長郝龍斌爭取下來的,但就實質上卻是馬英九打造的兩岸和平氛圍,使得大陸方面在台灣爭辦世大運時,不但沒有抵制,還願意暗助。這才是爭得世大運主辦權的重要因素。那麼,我們就有道理問二個問題,為什麼郝龍斌做得到,柯文哲做不到?為什麼馬英九做得到,蔡英文做不到?所以,爭辦亞運,還有一個特殊意義,就是,給政治人物和普羅大眾一個「功課」,重建兩岸的和平與友善,這道理很像當年台灣加入WTO,很多有識的專家即提出「倒逼改革」的觀點,而北京申辦奧運也有「倒逼建設」的戰略意義,台北申辦亞運,也可以說是另類的「倒逼和平」。因為,兩岸的和平和善是亞運可以申辦成功的關鍵。而這一份「和平志氣」,不管是台北市長或中華民國總統,也是政治領袖該有的使命責任。更何況,2030年離現在還有13年的時間,現在「爭辦」也是為後任的市長與總統鋪路,若連這樣的志氣都沒有,也太沒有志氣了。最後,我曾聽馬總統和郝市府的人談過,從聽奧到世大運,他們一步一步爭辦的「戰略邏輯」,其實就是在為亞運,甚至更長遠的奧運鋪路。因為,要爭辦更高規格、更大規模的運動賽事,很難一蹴可幾。聽奧、花博的成功經驗讓台北爭得世大運的主辦,而世大運的成功舉辦就是台北爭辦其他賽事的重要資產。馬英九和郝龍斌都知道,如果有一天台灣主辦奧運(當然,奧運要花上天價也不是非辦不可,但至少讓台灣保留要不要辦的「選項」),不會在他們的任內開花結果。但他們有遠見,先幫後人種樹,這才有柯文哲在世大運的歡喜收割。經過聽奧和世大運,台北已經有了一流的運動賽事舉辦經驗,萬事皆備,只缺重建兩岸和平的志氣東風,柯文哲或其他任何想角逐台北市長的人,都應該要有與馬、郝同樣的那一份為後人鋪路的戰略遠見。(作者為前總統府副祕書長)(中國時報)

2E98557F0A56508E
arrow
arrow

    ik66qgte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