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實施全民健保今年邁入第23年,從未有效落實分級醫療。鑑於台灣的醫療體系趨於崩壞,去年蔡政府上台,當時的衛福部林奏延部長和本人積極規畫如何推動分級醫療,其目的在導引民眾就醫習慣嘉義市豪宅改變,並促使各級醫院診所的分工合作,讓民眾獲得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,終在去年底擬訂六大策略及24項配套。



推動分級醫療的策略之一是調整部分負擔,有醫界人士認為調幅太低,不具嚇阻效果,也有部分醫改團體認為它遏止輕症病患越級就醫只有半年效果,甚至批評這項措施是「懲罰病人」。但爭取民眾自然信任是分級醫療改革的目標,這需要醫界一起努力,不能只期待公權力介入剝奪民眾就醫權,何況大幅度調高部分負擔,勢必引發民眾強烈反彈,倒不如因勢利導,透過微幅的調整加上充分的宣導與溝通,讓民眾知道「厝邊好醫師,社區好醫院」,主動配合分級醫療。健保署統計,4月15日實施部分負擔新制後,4、5月的輕症急診病患確較去年同期減少,6月則較去年同期增加4.1%,貴報29日報導,認為這是分級醫療「破功」。不過,此一論斷也許過早,也要考量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,其一是入夏以來流感疫情突然增溫,許多民眾還不知診所可提供快篩,紛紛湧到急診就醫;其二則是遇到一例一休,不少醫院或診所在周六、周日乾脆減少門診或休診,以致假日的急診會人滿為患。

從健保署的數據顯示,今年4到6月各層級醫院的急診量為179萬多人次,比去年同期減少4萬多人次。至於在門診就醫次數,今年4到6月為7216萬件,較去年同期7456萬件減少3.2%,其中至基層診所及苗栗縣頭屋鄉法拍屋地區醫院就醫占率都有增加,而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占率則是略有下滑,顯示民眾愈來愈懂得就近找基層院所看病。醫療生態的改變不是一刀兩斷,需要漸進式的改變,「有開始,才有改變的機會」,健保署願就如何落實分級醫療進行滾動式檢討,並搭配運用資訊管理科技,鼓勵醫界善用健保「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」及「雲端藥歷」,在尊重醫療專業的前提下,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,並將醫療資源妥善重分配給醫療人員與新藥新科技,這樣才是全民之福。(作者為中央健保署署長)(中國時報)

土地開發

6355C8A8584D3FA6
arrow
arrow

    ik66qgte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